问:危机干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?
答:危机干预一般分为两类:
(1)有关社会生活中的危机干预,包括离家出走,抑郁状态和冲动行为,妇女遭受暴力,吸毒,酗酒以及自伤自杀等。
(2)涉及精神医学临床的危机干预,包括必须紧急处置的精神科急症,如精神紊乱、意识障碍导致的各种行为危机和急性药物中毒等。
问: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?
答: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是:
(1)防止过激行为,如自伤、自杀或攻击行为等。
(2)促进交流,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,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,提供适当建议,促使问题解决。
(3)提供适当医疗帮助,处理昏厥、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。
问:危机干预的原则是什么?
答:危机干预的原则是:
(1)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,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,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。
(2)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。
(3)鼓励自信,不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。
(4)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,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。
问:应对危机的正常心理反应是什么?
答: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,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。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:
第一阶段(立即反应),当事者表现麻木、否认或不相信;
第二阶段(完全反应),感到激动、焦虑、痛苦和愤怒,也可有罪恶感、退缩或抑郁;
第三阶段(消除阶段),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。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,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,否则应视为病态。
问:危机干预与预防自杀有什么关系?
答:危机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是从预防自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是预防自杀的延伸。故危机干预和预防自杀是紧密相连的,因此有自杀意念和轻生行为的人是危机干预的主要适应者。此外,危机干预还应包括一些危险行为(如杀人、放火、爆炸、交通肇事等)以及各种人身危机的干预,如天灾人祸、角色变换、成长危机等。
问:心理危机的特征是什么?
答:心理危机的特征是:
- 通常为自限性,多于1~6周内消失。
- 在危机期,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,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。
- 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、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,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。
问:有哪些因素容易激发自杀的念头?
答:以下因素容易激发自杀的念头:
- 重大事故或疾病;
- 现实的或感觉到的近期内的丧失;
- 无法战胜的情境 (没有好的方法摆脱目前的困境);
- 住院治疗;
- 与人隔绝;
- 感知的/真实的缺乏支持;
- 连续发生的改变或丧失;
- 自杀的方式容易获得。